2020.09.15 | 文章

把握黃金期 中風康復事半功倍

根據香港衛生署衛生防護中心2018年的主要死因死亡人數顯示,中風是本港第四號致命殺手,每年有超過3,000人因此而死亡。不少人聞「風」色變,皆因中風來去如風,數分鐘內便可以損壞腦細胞;而且它的病發成因多,更可能出現後遺症如認知障礙、運動神經受損、言語不清等。這次邀請到香港中文大學名譽臨床教授黃家星教授講解中風後黃金康復期的重要性,並教你注意身體發出的警號,把握最佳治療時機,並預防再次中風。

黃教授指出,中風是由於腦部血管「阻塞」或「爆裂」,令腦組織不能得到充份的養料和氧氣,受影響的神經細胞因而壞死。「中風可分為缺血性及出血性兩類。缺血性中風是由於血液凝塊的堆積導致血流減少,腦部供血不足,腦組織功能障礙及壞死;而出血性中風則是因腦血管突然爆裂而大量出血,主要由長期高血壓或先天性腦血管病變所致。雖然兩者的成因相反,但同樣會損害腦神經。」
黃教授續稱,舊時出現以上兩種情況的比例各佔一半,但現時缺血性中風患者佔八成,出血性中風患者則佔兩成。「高血壓、糖尿病及血內膽固醇過高都是中風的高危因素。隨着環境與飲食習慣的改變,膽固醇過高的問題漸趨普遍,過多的膽固醇會形成斑塊,逐漸堵塞血管而減慢血流,增加缺血性中風的機率,因此市民應好好控制三高的問題。」

洞悉先機 爭取急救時間
想爭取中風急救時間,先要洞悉身體發出的警號。以「談笑用兵」為代表,分別是「談」話有困難、言語不清;「笑」起來時兩邊面部不對稱,以及手腳不能「用」力或麻痹,遇上以上問題,應立刻尋求救「兵」,盡早求醫。而有中風家族病史、或本身有高血壓、高血糖、高膽固醇、心律不正等疾病人士皆為較高危人士。
中風症狀因人而異,程度不一,即使留意身體狀況,也未必能百分百發現中風先兆。「治療黃金時間為病發後4.5小時,無奈部分病人因不以為意,錯過了最佳的治療時機。」除了好好把握治療的黃金時間,中風後的黃金康復時間同樣重要。

療效最佳 黃金康復時間
中風後首3個月是康復的「黃金期」。綜合復康治療有助中風病者回復身體機能。「物理治療在復康路上擔當著一個不可或缺的角色,它幫助病者重新學習肢體控制技巧以鍛鍊靈活度,提升自理能力。另外,重複訓練如機械人式訓練,這些治療策略可刺激腦部重新建立一個控制身體活動的網絡。」隨著復康科技的進步,醫生亦會使用顱磁刺激技術幫助激活腦細胞。「顱磁刺激技術利用脈衝磁場刺激大腦皮層,產生感應電流刺激壞死腦神經附近的神經元,產生新的『突觸』在腦內伸展連結,有助重新建立神經控制網絡。」中風後壞死腦細胞周圍的神經細胞經過刺激或適當的訓練後,有機會產生新的『突觸』與其他神經連結,取代因中風而壞死的腦細胞功能。

時刻警覺 抑制壞膽固醇
為避免再次中風,病者除了應好好把握康復黃金期外,同時亦要好好控制血壓、血糖及膽固醇水平。「血壓的理想水平為130/80mmHg;糖化血紅素(HbA1C)的水平應維持在7%以下;而壞膽固醇的理想指標是低於1.4mmol/L或以下。」黃教授指出如果不能將壞膽固醇降至理想水平,過多的壞膽固醇有機會令血管硬化,有機會引致第二次中風。「一般情況下,醫生會處方常用的他汀類藥物降低壞膽固醇。不過,部分患者會對較高劑量的他汀類藥物產生副作用,出現肌肉酸痛。醫生會處方膽固醇吸收抑制劑作為輔助治療。兩者配合或較易把壞膽固醇降至理想水平,從而可進一步減低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因此患有高血壓、糖尿病、心臟病或曾患有中風者,必須定期檢查和接受適當治療,確保各方面都維持於理想水平。服用膽固醇吸收抑制劑的副作用有腹瀉、腸胃氣脹及感覺疲倦等。
請注意,以上藥物均為處方藥物,使用前請諮詢醫生。

常見迷思 「啪頸」可致中風?
香港人工時長,上班族長期對著電腦工作,容易頸緊膊痛。不少人以為「啪頸」有助紓緩疲勞。近年有報導指出,「啪」頸會引致中風,成因究竟是甚麼?黃教授解說,頸部的椎骨動脈連接着腦部血管組成的基底動脈,為腦部供應血液。「啪」頸的過程中或可令頸動脈撕裂,阻礙腦部供血,引致中風,嚴重者甚至昏迷或變成植物人。其實不正確的睡覺姿勢、過度伸展頸部、或按摩不當都可能引致撕裂,增加中風風險,市民勿掉以輕心。

香港中文大學名譽臨床教授
黃家星教授


*******************************************************
為鼓勵市民認識健康資訊,本文章由MSD支持製作
HK-ATO-00067 Sep/2020